今天上課的內容是第五章電腦的儲存裝置內容摘要如下:
一、儲存裝置(stoarage device):用來存放資料、指令或程式。不能直接由CPU存取,必須透過輸入/輸出介面才能作存取動作,為離線儲存裝置。具有非揮發性,即便關掉電源,所儲存資料不會消失,存取速度慢、成本低、容量大。存取方式分為循序存取及隨機存取。
二、主記憶體(main memory):可以直接由CPU存取,為線上儲存裝置,具揮發性,一旦關掉電源,所儲存資料全部消失,存取速度快、成本高、容量小。
三、邏輯性格式化:
由Windows系統所創造出來的四個磁區來執行,磁碟在格式化時這四個區域就會被劃定(1)主要開機記錄(2)檔案配置表(3)根(目錄)資料夾(4)資料區。
四、硬式磁碟機(Hard disk)
可用來存放作業系統、應用程式及使用者資料,它的內部構造主要有碟片(platter)、主軸馬達(moter)、存放臂(access arm)及讀寫頭(read/write head)
五、資料存放在硬碟的方式:
1. 磁區法(sector method)
將資料以水平方式放在數個磁區,透過碟片的磁面編號和磁區編號,水平移動讀寫頭找到所要讀寫的磁區,然後加以讀寫。
2. 磁柱法(cylinder method)
將資料以垂直方式存放在數個磁性,讀寫時只要更換碟片與碟片之間的讀寫頭,不易移動讀寫頭,效率自然佳。
六、磁區(sector):碟片的一個磁軌可以分割為多個圓弧,稱為磁區。
磁簇(cluster):數個磁區的集合。
磁柱(cyclinder):各個碟片上相同磁區的集合。
七、硬碟規格:
1. 磁碟快取(disk cache):為了提昇存取效率,於是在硬碟的外部加上快取記憶體,將最近使用過或經常使用到的資料暫存在快取記憶體,當系統要讀取資料時,就先去快取記憶體找,找不到的話再去硬碟找,當資料存在快取記憶體時,這種做法顯然比較快。
2. 平均搜尋時間(average seek time):硬碟的搜尋時間指的是從硬碟找到資料位置所需的平均時間,以ms(毫秒)為單位,通常硬碟的轉速愈高、碟片密度愈高,平均搜尋時間就愈短。
3. 資料傳輸速率(data transfer rate):從硬碟找到資料位置後,還要將資料傳送給電腦,資料傳輸速率指的就是將資料傳送給電腦的速率,以Mbps為單位。
八、磁碟效能最佳化:
(1) 磁碟清理程式(2)新增或移除程式(3)磁碟重組(4)磁碟掃描。
九、備份策略:磁碟陣列(RAID)
稱為獨立磁碟容餘陣列,連結任意數量磁碟機的儲存系統,視為單一的磁碟,資料被寫入兩個或更多磁碟中,在更多精密的磁碟陣列結構中,資料從單一的檔案中擴散到多重磁碟,複製版本也跟著完成,有提供檢查錯誤的功能。
十、光學儲存裝置:
(1) 唯讀光碟(CD-ROM):目前最普遍的光碟,只能讀寫不能寫入,直徑約12公分 ,播放時間約74分鐘,容量約650M B。
(2) 影音光碟(VCD):專門用來儲存影像、聲音的數位媒體,儲存約74分鐘。
(3) 數位影音光碟DVD:具有高容量與高畫質,多重音聲、多重攝影角度、內容多樣化、操控容易等特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