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環境是資料通訊網路相關的協定或標準,OSI環境(OSI environment)包含了網路環境和應用程式導向的標準,讓電腦以開放的方式進行通訊;真實系統環境則是在OSI環境上,涵蓋了針對特定目的所撰寫的應用程式。
OSI參考模型的定義相當寬鬆,將網路的功能、運作粗略分成七個層次,多數的通訊協定都可以放入其中一個層次。以下分別介紹七個層次及其所包含之協定:
一、應用層(application layer)
應用層是使用者端應用程式與網路分散式資訊服務之間的介面,負責工作/文件/訊息交換、檔案傳輸/存取/管理、登入、系統管理。
通訊協定如:
1. NNTP: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
2. SNMP: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
3. FTP:File Transfer Protocol(檔案傳輸協定)
4. HTTP: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(超文字傳輸協定)
5. SMTP: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(簡單信箱傳輸協定)
6. DNS:Domain Name System
7. SMPP:Short Message Peer-to-Peer Protocol
8. NTP:Network Time Protocol
9. Talnet:提供寬頻作互動
二、表達層(presentation layer)
表達層負責傳送語法、協調資料交換格式,即兩個通訊設備之間所需要的字元集對照、數字轉換規則或資料壓縮。目前主要的字元編碼方式有ASCII和EBCDIC。
通訊協定如:
1. MIME: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
2. TLS:Transport Layer Security
3. SSL:Secure Sockets Layer
三、會議層(session layer)
會議層負責建立兩個通訊設備之間的連線、對話控制與資料交換管理,一旦中途發現無法復原的錯誤,就發出訊號通知應用層。連線方式有單工、半雙工和全雙工三種。
通訊協定如:
1. PPTP:Point-to-Point Tunneling Protocol
2. SAP:Session Announcement Protocol
3. NetBIOS:Network 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
4. SPDY
5. L2TP: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
四、傳輸層(transport layer)
傳輸層會將來自會議層的資料分割成區段傳送給網路層,同時進行區段排序、錯誤控制及流量管制。區段排序是因為分割過的資料抵達目的設備的順序可能不同,需加以排序;錯誤控制是透過加總檢查的方式來進行,倘若有某資料沒抵達,就會要求來源設備重新傳送一次;流量管制是在來源設備傳送一段資料後,發出確認訊號後,再繼續傳送下一段資料。
通訊協定如:
1. TCP: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定
2. UDP:User Datagram Protocol 使用者資料協定
3. SCTP:Str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
4. DCCP: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連結協定
五、網路層(network layer)
網路層負責路由與邏輯定址,簡言之,網路層在接收到資料後,會將資料轉換成封包,同時檢查目的設備是否在另一個網路,如果是的話,網路層必須決定封包的傳送路徑,要是偵測到該路徑有許多封包待傳,便改走其他路徑,這就是路由。
通訊協定如:
1. IP:Internet Protocol
2. ICMP: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
3. IGMP: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
4. IPsec: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
六、資料連結層(data link layer)
資料連結層負責資料連結控制,包括錯誤更正、決定區域網路存取方式、將來自網路層的封包分割成訊框,然後加上起始與結束資料,再傳送給實體層,或將來自實體層的訊框還原為封包,再傳送給網路層。
通訊協定如:
1. ATM: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同步傳輸模式
2. TDM:Time-Division Multiplexing 分時多工
3. MAC:Media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
4. ARP:Address Resolution Control
5. PPP:Point-to-Point Protocol
6. HDLC:High-Level Data Link Control
7. SLIP: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
8. PLIP:Parallel Link Internet Protocol
七、實體層(physical layer)
實體層負責定義網路所使用的編碼方式、傳輸媒介、訊號傳送順序、電壓等特性,然後將由0至1組成的數位訊號轉換成傳輸媒介所能傳送的訊號。
通訊協定如:
1. DSL:Digital Subscriber Line
2. USB:Universal Serial Bus
3. PDH: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
4. PON:Passive Optical Network
5. OTN: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
※想要更進一步瞭解以上所列舉七個層次中有關的協定及其詳細說明,可透過下列網頁查詢參考喔!
網址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OSI model